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检验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自动化、快速、准确的设备成为了检验医学发展的新方向。近几年来,微生物学检验中细菌培养及鉴定的自动化设备发展迅速,提高了细菌鉴定的效率及准确性。细菌培养是金标准,但耗时较长、不易观察菌群相对量及细菌与白细胞关系,而涂片是病原学诊断的经典方法。日本Tomohiro等对患者感染后抗生素有效治疗的研究显示:依据革兰染色结果选择抗生素可以降低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感染效率并减少副反应。
全自动革兰抗酸染色分析系统的出现对检测微生物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检测多种类型的标本,包括但不限于白带标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和血液标本等。这款设备支持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等多种染色模式,能够根据不同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染色模式,从而满足临床检验中多种样本的染色需求。
一、应用原理
细菌抗酸染色法是检查抗酸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分支杆菌等)的一种特殊染色法,属于复染色法。全自动革兰抗酸染色分析系统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高精度的显微光学成像系统和图像检测系统,对染色后的涂片进行扫描、读取和智能识别,从而实现对细菌的快速、准确检测。
二、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优势
全自动革兰抗酸染色分析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涂片的扫描、读取和识别过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了检测时间。
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光学成像和图像检测技术,能够识别细菌的形态和特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与传统的手工检测相比,全自动革兰抗酸染色分析系统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使检测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微生物室的形态学检查是一门基本功。根据不同的标本特征及临床需求,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不染色标本的检查包括标本中有形成分的检查及细菌动力的观察,应用于腹泻患者的病原菌筛查时,对可疑霍乱弧菌感染患者的粪便标本应用湿片法进行菌群动力观察是典型的非染色法。染色法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鞭毛染色、墨汁荚膜染色、瑞氏染色、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异染颗粒染色、荚膜染色、乳酸酚棉兰染色、六胺银染色及应用于布鲁菌初步鉴定的科茨洛夫斯基染色等。
其中革兰染色应用范围较广,能够对多数标本的菌体形态、菌群比例及标本特征(白细胞数量及菌体与白细胞伴行还是被吞噬等)进行检测及评估;但当需要对丝状真菌培养物进行镜检时,应选择乳酸酚棉兰染色;而当遇到免疫缺损患者怀疑肺孢子菌病时,可应用痰液或气管分泌物涂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渣涂片等,以六胺银染色法等进行卡氏肺孢子菌检测。对不同致病菌选择正确方法并多种染色方法有机结合,可较好地提高涂片法的检出率和准确率。